一站式专业认证、验厂服务---通过率100%

一站式专业认证、验厂服务---通过率100%

一站式专业认证、验厂服务---通过率100%

一站式专业认证、验厂服务---通过率100%

行业资讯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20年验厂经验
未通过免费重做
1000+客户案例
信延验厂服务

可再生能源高歌猛进,多维突破显成效

 

《报告》指出,《阿联酋共识》提出的“三倍目标”明确,2023年至2030年8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需增至三倍,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5%。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贡献超50%的国家,我国正稳步迈向这一目标:2024年6月,我国风光发电装机已突破12亿千瓦,提前6年达成2030年目标,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从地方进展看,可再生能源建设多点开花。在光伏领域,福建、江苏、浙江等10省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光伏建设目标,福建、河南、湖北等8省(市)提前完成新增光伏装机目标。装机格局呈现区域特色:西部以集中式光伏为主,中东部则以分布式光伏为核心,整体推进迅猛。

 

新型储能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全国已有24个省级行政区出台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总装机超7000万千瓦。海南、山西、内蒙古等多地聚焦“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模式,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提前实现“十四五”规模化发展目标,为可再生能源稳定并网提供重要支撑。

 

风光无限亦需未雨绸缪,多重挑战待解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扩张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短期挑战。高比例光伏、风电接入后,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愈发突出,与储能设施不足、电网承载能力有限、传统调度模式不适应等问题相互叠加,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考验。

 

生态环境方面,集中式风光项目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引发诸多潜在影响,包括林草地侵占、生态廊道阻隔、栖息地破碎化、鸟类迁徙受干扰及局地小气候变化等。此外,部分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维护”倾向,盈利能力堪忧,而面对未来风光组件退役潮,我国在废弃处置技术、资金储备等方面仍显不足。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指出,风光发电项目的长期累积生态环境影响尚缺乏足够科学研究支撑,其中退役组件处置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光伏和风电设备设计寿命多为20-25年,近年来装机量高速增长,若技术、资金和政策储备不足,将难以应对未来大规模退役带来的处置压力。

 

政策引导强化支撑,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上述难题,我国正通过政策引导与机制创新,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政策先行布局。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首次将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光伏电板等纳入综合利用范畴,鼓励相关废弃物回收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助力新兴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2023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挂牌成立,其下属子公司涵盖风电和光伏组件废弃物处理、动力电池更新与回收再生等业务,为新能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实体支撑。

 

针对“新废弃物”处理的短板,各方正加速探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废电池(含锂离子蓄电池)处置相关规范的制定工作,未来将实现废弃物处理“有法可依”。但他同时强调,当前光伏组件和风电叶片仍被当作一般工业废弃物管理,需按类别构建责任体系:对于回收价值低但成本高的风电叶片,需强化政策约束;对于光伏组件中的硅材料、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锂等高价值资源,则可通过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推动资源化利用。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政策完善与市场机制成熟,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在高速发展中兼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真正实现“风光无限”与“行稳致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