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征程中坚定的“固碳卫士”,每年吸收约156亿吨二氧化碳,全球森林总碳储量高达6620亿吨碳*。大片森林宛如巨型“碳库”,持续为稳定全球气候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过去的3月22日,“202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场城市活动盛大开启(点开下一篇,即可回顾各城市活动的精彩瞬间)。其中,主题沙龙“绿水青山的回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备受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高级顾问金钟浩、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规划处处长黄克标、FSC(森林管理委员会)亚太区副总监黄洁文、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书记兼场长詹旋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劼等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核心,从森林调节气候、净化水源,到守护生物多样性、推动人类与物种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森林生态系统的“宝藏密码”。
森林:应对气候挑战的得力助手
FSC亚太区副总监黄洁文指出,随着公众对自然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的逐步加深,“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同时,企业和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ESG披露及各类生态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目前,FSC已有80多个生态服务项目获得赞助,这些项目为企业提供了碳汇、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关键生态服务数据。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全球森林的作用至关重要,而高效的森林经营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进人类福祉都具有深远意义。
顺昌国有林场:践行森林价值的先锋
顺昌国有林场书记兼场长詹旋常表示,森林兼具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通过可持续经营认证,能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创造显著效益。2019-2022年,顺昌国有林场率先开展并完成了FSC生态系统服务效益验证。此后,林场的生态效益愈发显著,森林结构得到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承载能力也稳步提升*。未来,林场将进一步深化认证应用范畴,培育杉木大径材,积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兴生态产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认证的国际影响力;加速对接欧盟碳交易机制,全力打造林业碳汇品牌。
为了让森林生态服务能够永续造福后代,FSC专门推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效益验证体系。这一体系让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以用科学的方式衡量,不仅帮助负责任的森林经营者获得更多市场回馈和激励的机会,也为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FSC主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和储存、流域服务、土壤保持、休憩服务等方面衡量生态系统服务效益,并且在2025年新增了文化习俗与价值和空气质量两项生态系统服务的衡量维度。通过认证的林场,可依据这些维度衡量并宣传其森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从而更有效地吸引投资;而作为资助方的政府部门、投资者、企业,也能够借助这些数据,清晰展示其投资在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无论是在森林日、地球一小时,还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钟,FSC都诚挚邀请您一同成为世界森林的守护者。让我们与森林共生,让生命生生不息。